找到相关内容118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传心法要》初解

    测度的。这一个就是佛,佛心众生的本性没有区别和差异,体性一如。  但是,众生却把虚幻的相当作实有而去追求,向外追求这些虚妄的境相,就背离了自,反而无法见到,继而迷失越远。用灵觉知性到外面寻找...心外著相取,皆道背。恒河沙者,佛说是沙;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,沙亦不喜;牛羊虫蚁践踏而行,沙亦不怒;珍宝馨香,沙亦不贪;粪尿臭秽,沙亦不恶;此即无心之,离一切相,众生诸佛更无差别;但能无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563223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令心心所触境为性,受想思等所依为业。”谓此触有和合功能,能令所和合取,亦能令和合。由此能令受想思等生起。“作意谓能警心种为性,于所缘境引心为业。”心心所法种子眠伏,由作意力警觉令生,生已...烦恼无恶见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。共缺二十五法。三、摄属名义不同,所法中瑜伽的遍行别,有部称遍大地法。瑜伽善心所,有部称大善地法。瑜伽的根本烦恼、大随烦恼,有部通称为大烦恼地法。中随烦恼有部称大不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
  • 练建现代菩萨行的三要著(三)

    发不透的凡俗者,老是如此这般的作弄,心缠著境,怎也跳不出我人、相对相峙、相街相听的蛮暴狰泞。菩萨因为把得著、发得透自家的,从平稳中持起行,从深默中运心观境,下为困,境融而空,...天天增长、奋发而沉着,将来遭遇到任何困难、拂逆或打击,就决不会垂头丧气,不会生起无可奈何的。因为旺烈而稳镇的精神气势,无间地策呼自己:一切大有可为;这么策呼得响彻耳根、激发意根,一切困难、拂逆打击...

    释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0766056.html
  • 色心诸法之分析(1)

    它是以思为首的所有法(除受和想)和不相应行法。行的意义即行动行为。它的作用在对外发起反应和反作用。它是受密切地相联系的。因为外境对有情既起了损益的作用,而生起了苦乐忧喜之感,这时便不会漠然无动于中...。所以想行是相互作用地联系着。  我们已知行随受起,是趋乐避苦的。但那是低级的,只算动作,还算不得造作。动作是被动的,以为主。造作是主动的,以为主。以为主者,主观服从客观而趋避之。以为主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367628.html
  • 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

    “自性清净圆明体”,“妄”指妄心、妄念、妄法。所谓“妄尽”即斩除意义的互生互起关系,代之以“一境性”的无生、无念、无欲的空寂淡泊,本来清净的心体便因去除蔽障而显现其圆明自在的本相。此即...自”是一种缘构发生型的“当下现实之”,是心灵世界向外、外物的全面开放。在开放态中,自我外在世界在视域交融中当下证成清净的、性合一状态。这里,未发或待构成的“自”是真如即真心,心体之发用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769407.html
  • 佛教譬喻(Avadana)文学中的男女美色情欲

    美丽绝伦。「美丽」只是一个空泛的范畴,任读者自行加减勾勒。20而形容人物美丽的词汇简洁粗略,对肉体特征全不着墨,更佛教弃绝色相的教义相合。比较特殊的是,由于佛教认识论强调相应的过程,所以佛教文学...乃至相思生病,或是淫心摇荡,不逞其欲,无法罢休的苦境。21如此一来,佛教文学表达人物色相美丽时,也利用到不即不离的认识论,将情色异化为引人动心造业的因果。  譬喻文学中对于人物身体的美丽比较正面性...

    李玉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070857.html
  • 陶渊明

    一举首,山悠然相会,自身仿佛南山融为一体了。那日夕的山气、归还的飞鸟,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,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。这种的瞬间感应,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,是不可落于言筌的。正如《古学...普普通通之事,表达高于世人之情,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。陶诗重在写,写那种景物融而为一的、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。他无意于模山范水,也不在乎什么似不似,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。陶诗发乎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774439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能缘见分。在依他起性内,都是依缘而起的,并且两者相依并存。能够强调成立唯心,实际上也能够强调成立唯境。摄境从,即是转山河大地成自己;摄心从,即是转自己成山河大地。原本是平等的,...摄境从,并简别有滥于徧计所执的实我实法(外境)。内外都属于所缘境,恐怕滥认内外境相混淆,所以舍弃作为所缘的相分内(滥),只就纯属于能缘心(纯)来观察唯识的道理。   3、摄末归本观。我们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